怨诗二首·其二

怨诗二首·其二朗读

楼头桃李疏,池上芙蓉落。

织锦犹未成,蛩声入罗幕。

译文

楼阁前面的桃李已经稀疏,池塘水上的荷花也渐凋落。

思绪烦乱而织锦尚未成匹,蟋蟀鸣声却阵阵传入罗幕。

注释

楼头:一作“楼前”。

芙蓉:荷花的别名。

织锦:即织锦以寄相思之意。这里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典故。据《晋书·列女传》记载,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,因罪被戍流沙。其妻苏蕙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。宛转循环以读之皆成章句,词甚凄惋。后人称之为“回文锦”、“璇玑图”。图共八百余字,可读成诗二百余首,或云七千九百余首。

蛩(qióng)声:蟋蟀的鸣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212

怨诗二首·其二创作背景

  清人刘大櫆说此诗是“刺先朝旧臣见弃”。唐人作宫怨诗,固然以直接反映宫女的不幸这一社会现实为多。但有时诗人也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刺,或感叹个人身世。崔国辅系开元进士,官至礼部员外郎,天宝间被贬,此诗很有可能就是为寄托讽刺之意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周啸天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373

崔国辅

崔国辅,唐代诗人。吴郡(今苏州)人,一说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开元十四年(726)登进士第,历官山阴尉、许昌令、集贤院直学士、礼部员外郎等职。天宝十一载(752),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。与陆鸿渐交往,品茶评水,一时传为佳话。事迹散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一五、《唐才子传》卷二。国辅诗以五绝著称,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。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云:“国辅诗婉娈清楚,深宜讽味。乐府数章,古人不及也。”原集至宋代已佚。 ...

崔国辅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李冰若

小别经三月,重游阅十年。竹深藏古寺,雪霁涨新泉。

黄泽祈无竭,红梅待吐妍。徘徊旧池畔,不分已华颠。

()

招摇有桂树,结根南海湄。蒙茏度霜霰,皎洁常不移。

以兹孤直性,贡之白玉墀。春风被兰茝,荣耀同一时。

()

冒雪冲寒,崎岖路、马蹄奔走。望不尽、远山冠玉,六花飞凑。

碧瓦遥瞻心似剖,殡宫展拜浇杯酒。哭慈亲、血泪染麻衣,斑斑透。

()

天遣酴醾玉作花,紫绵揉色染金沙。

凭君著意樽前看,便与春工立等差。

()

北斗横天夜欲阑,愁人倚月思无端。忽闻画阁秦筝逸,
知是邻家赵女弹。曲成虚忆青蛾敛,调急遥怜玉指寒。
银锁重关听未辟,不如眠去梦中看。

()

难泯同胞好,每因长舌疏。

若能谐妇姒,九世可同居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