倦夜

倦夜朗读

倦枕厌长夜,小窗终未明。

孤村一犬吠,残月几人行。

衰鬓久已白,旅怀空自清。

荒园有络纬,虚织竟何成。

译文

长夜厌烦,枕头上都觉乏人,左顾右盼,小窗外总不见天明。

耳边传来孤村的狗吠声;残月一下有几人在行动?

我双鬓早白而衰老,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。

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,蟋蟀声声叫个不停。它不断虚声好似纺绩,空鸣叫哪能有功成?

注释

倦枕:即对枕头厌烦,就是失眠。

未明:未见天亮。

残月: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。

衰鬓:人老而头发稀少。

旅怀:客居情怀。清:清苦。

络纬:即蟋蟀,虫名,又名莎鸡,俗称纺织娘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袁运.唐宋名诗新译:南海出版公司,1992:398-399

2、邓楚栋.五朝千家诗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8:97

倦夜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写于元符二年(1099),时苏轼已六十四岁。据记载,苏轼于绍圣四年丁丑(1097)被贬滴到昌化军(属今海南省),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谪所。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,后朝廷听到这个消息,便派人把他赶出来。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,名日桄榔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阎兴广.宋诗选读:济南出版社,1993:110-112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苏轼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弘历

韶年和乐会周亲,丽藻同赓翰墨臣。宴借传柑先令节,俗沿桃菜协良辰。

矞云已报三阶泰,淑序初呈九陌春。爆竹声多催腊尽,梅花香发竞时新。

()

佛固不可求,会处岂容说。苦作如是言,为谁略饶舌。

()

流尘拂还集,絜糒俨然陈。

歌吹自朝暮,君王宁复闻。

()

文会鸡鸣记往年,秋山回首四朝前。典刑数老今谁在,风雨重阳句尚传。

礼祀放晴中夜月,斋坛分碧北陵烟。直庐奎聚翻成感,旧臆新悰一闇然。

()

省垣梧竹抱幽虚,吏散萧然似隐居。风冷池亭犹岸帻,日斜窗几有摊书。

身依明主忻难遇,官佐戎机愧自疏。有美东曹称独步,腐儒何幸接簪裾。

()

家住层城接御沟,承恩使越锦衣游。尺书入报明光殿,东尽扶桑看海流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