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上微风入槛凉,翻翻菱荇满回塘。
野船著岸偎春草,水鸟带波飞夕阳。
芦叶有声疑雾雨,浪花无际似潇湘。
飘然篷艇东归客,尽日相看忆楚乡。
南湖。唐代。温庭筠。 湖上微风入槛凉,翻翻菱荇满回塘。野船著岸偎春草,水鸟带波飞夕阳。芦叶有声疑雾雨,浪花无际似潇湘。飘然篷艇东归客,尽日相看忆楚乡。
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,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。
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;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。
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;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。
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,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。
南湖:指镜湖,即今浙江绍兴的鉴湖。
槛(jiàn):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,而非通常所指临水有栏杆的建筑。一说指栏杆,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,亦泛指台榭。
翻翻:形容叶子随风飘动之状。菱荇(xìng):二者皆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。回塘:曲折回绕的池塘。此指镜湖边上的池塘。
飞夕阳:即“夕阳飞”的倒装,意谓在夕阳下飞。
雾雨:蒙蒙细雨。
潇湘:原指湘江与潇水,此指湘江。
篷艇:即篷船。篷,一作“蓬”;艇,一作“顶”。东归客:指作者自己。归,一作“游”。
楚乡:指作者在吴地(吴被楚灭,故又称楚地)太湖附近的旧乡。
参考资料:
1、刘学锴.温庭筠诗词选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:90-91
此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(842)春。会昌元年(841),温庭筠自长安东归吴中,当年秋天抵达吴中旧乡。大约次年春天,由吴中游越中,此诗即抵达越中后所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刘学锴.温庭筠诗词选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:90-91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 ...
温庭筠。 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
清平乐·六盘山。近现代。毛泽东。 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六盘山上高峰,红旗漫卷西风。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?
辨水。清代。牛焘。 君不见,东坡调水传佳话,全凭清浊分流派。甘美香冽天一生,沁人诗骨清人肺。又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石水斗泥资灌溉。有时汲之供烹啜,不闻饮者比沆瀣。镇沅斥卤少清流,为渟为渊性不侔。山溪径雨尽泥滓,井泉不搅清且浏。人言井水多瘴疠,溪流虽浊不生忧。愚者传疑智者信,倒置流品付悠悠。此乡瘴气由山毒,蛇涎雀酡盈沟渎。污地浊泽此蒙泉,山薮藏疾当暑酷。滂沱一刷延溪满,溲勃何用勤渗漉。乡人晨昏剧饮此,荣卫安可容黪黩。此时幸有未枯井,无尘无垢可鉴影。舍此取彼胡为乎,一清一浊君试饮。吁嗟乎,古人品水重八德,陆公名泉亦难得。但看扬子江水尽狂澜,有人江底汲取临不测。
金谷怀古。唐代。杜牧。 凄凉遗迹洛川东,浮世荣枯万古同。桃李香消金谷在,绮罗魂断玉楼空。往年人事伤心外,今日风光属梦中。徒想夜泉流客恨,夜泉流恨恨无穷。
鹧鸪天 佳人。两汉。佚名。 全似丹青揾染成。更将何物斗轻盈。雪因舞态羞频下,云为歌声不忍行。螺髻小,凤鞋轻。天边斗柄又斜横。水晶庭柱琉璃帐,客去同谁看月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