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州歌

营州歌朗读

营州少年厌原野,狐裘蒙茸猎城下。

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。

译文

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,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。

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,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。

注释

营州:唐代东北边塞,治所在今辽宁朝阳。

厌(yàn):同“餍”,饱。这里作饱经、习惯于之意。

狐裘(qiú):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,毛向外。

蒙茸(róng):裘毛纷乱的样子。语出《诗经·邶风·旌丘》:“狐裘蒙戎”。“茸”通“戎”。

城下(xià):郊野。

虏(lǔ)酒: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。

千钟(zhōng):极言其多;钟,酒器。

胡儿: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、契丹少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孙钦善,武青山,陈铁民,何双生.高适岑参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5年08月第1版:第16页

2、罗贯中原著 王福改写.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:吉林摄影出版社,2004年07月第1版:第137页

3、何诚斌编.古诗精选:甘肃文化出版社,2002年:第31页

营州歌创作背景

 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,原野丛林,水草丰盛,各族杂居,牧猎为生,习尚崇武,风俗犷放。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,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常编著.高适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8.07:第15页

高适

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世称“高常侍”。 作品收录于《高常侍集》。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其诗作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 ...

高适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始讶三冬旱,俄连二月阴。安知翻覆手,不是鬼神心。

()

韶华容易水东流,赖有回澜枕石头。同是溪山无尽意,苍苍松荫好贻谋。

()

芙蓉池上擅风流,今代宗藩古帝州。借问西园飞盖夜,何人托乘月中游。

()

君去洞庭何处住,海门迢递接东瓯。湖田岁熟收粳稻,烟渚秋高弄钓舟。

漫说孔明无将略,早知若水是仙流。浮生万事何时尽,都把閒情付白鸥。

()

君家霅溪上,日食霅溪鱼。无钱买钓艇,貌古常有馀。

遇人喜谈笑,贳酒日不虚。浩歌出尘表,白鸟来徐徐。

()
董纪

扁舟暮抵阖闾城,愁听傍人话战争。龙井水光相荡潏,虎丘山色自阴晴。

野花原是吴宫草,甲马曾来越国兵。西子不归台亦废,空留江月照人明。

()